找到相关内容42036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龙天护祐的圣僧——普庵禅师

    不可说。”,须臾后又云:“我今亲契华严法界矣!”并自述道;金刚经云:“信心清净即生实相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”随即普庵禅师心能转物,上天堂下地狱所不能,并得弥勒菩萨之传承,自此弘法利生,开化人天...

    禅门 著虚风 敬笔

    |圣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7/124739193.html
  • 佛教否定生命吗:印顺法师也谈存在与否定

    平常以为爱著只是占有的恋著,实则爱的意义极深,不只是如此的,经中常说有三爱:欲爱、有爱、有爱。“欲”即五欲——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欲;对此五尘的贪爱和追求,是欲爱。爱著物质境界的美好,如饮食要求...爱,即自体爱。有爱,此“有”极难解,有人将其解释为繁荣欲。这仍应依古代的解说,即否定自我的爱。凡是缘起的存在,必有他相对的矛盾性,情爱也不能例外。对于贪爱的五欲,久之又生厌恶;对于自己身心的存在,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自由解脱|《佛法概论》|生|印顺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1040937059.html
  • 分别智与分别理

    分别智与分别理  唐仲容  分别理是诸法的实相,悟入分别理、证得诸法实相就得有无分别智  1、悟入分别理要从三方面着手:①观一切都是心识所现的影像,其相虽有,然如梦幻,了实我法性,故密意...法善巧,是为悟入诸法离言自性。③如认为它是个什么,就意味着一定不是“是”以外的什么;如认为它不是个什么,就一定意味着是“不是”以外的什么,是则皆属两边戏论。例如:是上,就一定不是下;不是有,就一定是。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850418.html
  • 念、分别的探究

    念、分别的探究   黄国达   佛法不共世间的之处,在于觉悟诸法实相的般若智慧,或三法印的契入。对于般若的念、分别,有些人没有真正的体会,容易与禅定的念、分别混淆,这是许多学佛修行者...正常功能,不思不想,其实是一种逃避,人要生活就要思想,不思不想、念、分别,只能进入想定,不能灭苦、涅槃寂静。   因为思想不是真正的苦因。思虑过多,固然是导致忧心、恐惧、嫉妒、懊悔、渴爱等苦恼,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1654533.html
  • 分别心与分别智

    分别心与分别智   黄国达   阿含经有无相三昧,般若经强调无相、分别,禅宗的信心铭有:“至道难,唯嫌拣择”,可见“分别”是修行的重要课题。在修行的过程中,许多人也曾有过分别的体验,但分别的真正意义为何?实有待厘清。   有些人在静坐、念佛、参禅中,听到引磬、钟声,忽然妄念脱落,寂然清净,心不染六尘而历历分明;或者,坐在急驶在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1749218.html
  • 浅谈住无相

    浅谈住无相   悟释  作者悟释,江西佛学院正科班学僧  前言:慧能大师《六祖坛经》中说“我此法门,以念为宗,无相为体,住为本。”这里的宗体皆是心要之义,表明了无相,念,住在惠能...学人执著佛性工清净心,他把心与性都理解为不离人们的当下之心念,人修行上提倡的并不是排除任何思虑、或观心看净也不是断绝心念与道冥符或返本归真的,而是念念不住,念念相续的著、缚、任心自运,所以慧能大师...

    悟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549713.html
  • 四有四障碍观

      四有四障碍观 只有相似相续,没有常一不变;只有相互依存,没有独立存在;只有能分别识,没有所分别相;只有一隐一现,没有真正显现。   慈氏学开发中心 赠   红卡说明:   随时随地尽量多作四有四障碍观,并且前后互相印证,由此形成颠倒作意思量,开始走上修习之路。   重点解说“没有真正显现”者:谓“如其显现,不如是有”,亦属于依他起能相有。   间接参考“六如观”...

    韩镜清

    |唯识|阿赖耶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2525120924.html
  • 四有四障碍观

    只有相似相续,没有常一不变;只有相互依存,没有独立存在;只有能分别识,没有所分别相;只有一隐一现,没有真正显现。 我稍微介绍一下四有四的内容。历来对什么是遍计所执性、什么...愈陷愈深,不能拔足。   而真正佛教理论,就是从什么是遍计所执性,什么依他起性开始认识,以至于真正能够证到圆成实性。我们这个红卡就是想法子辨清什么是有,什么是,什么是依他起性,什么是遍计所执性。这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2453891.html
  • 十项利益意义之法

    不惜辛劳、费尽心力去维护土地和庶民,死时必须抛下,独自依地离去,实在没甚意思。   (八) 虽然具足信心到处去朝山旅行,但如果不能如法修持,则是种下了入法门而堕恶道之因,实在没有意思。   (九)...

    冈波巴大师著 张澄基译

    |苦|无常|冈波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8184620674.html
  • 所畏

    [佛教专有名词]  指佛菩萨在说法作师子吼时,所具有的四种智力。又称四无畏。此中,佛的四所畏与菩萨的四所畏不同。  (一)佛的四所畏︰佛具十力之智,于大众中说法,恐惧之相,故名所畏。  (1)正等觉无畏︰谓佛于一切法等皆觉知,即使面对因不知诸法而施种种问难的众生也不怖畏。此无畏又称一切智所畏,因佛于一切世间、出世间法尽悉知见,宣言我是一切正智之人,得安稳,得无畏,故有此称。  (2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5557578.html